达喀尔

夏朝居然是被ldquo移动支付rd

发布时间:2021/12/25 10:37:57   点击数:

历史书上通常将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做夏桀。他姓姒名履癸,按照夏朝的叫法应该称他为帝履癸。夏桀这个名字,其实是他的一生大敌成汤在他死后给他取的。

人们通常认为,“桀”不是什么好名。《康熙字典》“桀”条说:“集韵:巨列切。……磔也。……古人称桀黠者,其凶暴若磔也。又谥法:贼人多杀曰桀。但实际上,“桀”的贬义出现得较晚,这个字在古文中与“杰”是同一个字,其意思是突出于地面的木桩,诗经中的“鸡栖于桀”就是这个意思。因有突出之意,故引申为杰出之杰。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有云“邦之桀兮”;《墨子·非命中》“初之列士桀大夫,慎言知行”,这里的“桀”都是杰出的意思。因此,夏桀实际上是“夏杰”,成汤给他取这个名字,可能有对一生大敌敬重之意。商克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权更替,不仅被打败的夏后氏不习惯,作为胜利者的商族也是新司机,并不知道改天换日之后需要干些什么。只是统治者在实践中发现,在相当长的时间内,黎民百姓仍然在怀念前朝君主,这显然对于商朝统治是极为不利的。为了统治的需要,贬低污损前朝君主的名声,给夏桀罗织了很多罪名,给他打上荒淫无道的标签,就成为一种政治需要。最初,夏桀的罪名无非就是老三样,淫乱、奢侈、不听劝告。越到后来罪名越多,因为后人不断地将自己想象的昏君形象加诸于夏桀。非常巧合的是,后来商朝最后一个君主受德(纣王)头上被安的那些罪名,和夏桀几乎一模一样,以至于有些西方史学家以此为根据,否认夏朝的存在,认为夏朝的事迹是根据商朝编出来的。想象中的夏桀夏桀和纣王干过哪些事不重要,重要的是,在平民百姓心目中干了哪些事就算是昏君,因此桀纣的昏君形象,都是按照人们心中的想法“量身打造”。如果纵览史书就会发现,明主可能各有各的贤明之处,但是昏君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。夏桀这个人非但不是昏君,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中兴之主。只不过他试图挽回夏朝的败局,但是又时运不济,遇上了逆天的成汤伊尹二人组,被后者打残了而已。如果将夏朝衰落的原因推给夏桀,就如同将美国衰落的原因完全推给特朗普一样荒谬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,帝国的根基也不是一代人的时间就腐朽。欲追溯来龙去脉,我们还是要从跟王亥同时期的夏帝泄开始。

夏朝谱系

泄和他的儿子不降,虽然名字都很奇葩,但都算是有为的雄主。正是在泄的年代,夏完成了对东夷的征服。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泄在位第二十一年,泄赐爵给畎夷、白夷、玄夷、风夷、赤夷、黄夷,夏朝与东夷两百多年的争斗终于告一段落,东夷各部接受了夏朝的爵位,成为夏朝的臣民。不降在即位后第六年,平定了九苑的叛乱。九苑即今嵩山东北,洛河以南一片区域,属于有莘氏的势力范围。不降执政期间,任命其弟姒扃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大臣。姒扃这个人很贤良,某地发生灾害,姒扃积极组织赈灾,减免灾区的贡赋,发动富裕的诸侯国向灾区捐款捐物,一时间呈现出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的华夏风范,赢得各方点赞。姒扃勤于政务,尽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好,但他也不是万能的,所以需要更多的人辅助他。他周围有四位能干的助理,分别被称作前疑、后承、左辅、右弼。这四位是他的高级顾问,帮助他讨论这个国家的一些重要事情。姒扃还根据助理的建议,设立了六卿。这六卿是: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。不降先后生了十几个儿子,但这些儿子的治国才能都比不上其弟扃,不降一想,何必非得传给儿子呢,干脆传位给弟弟算了。不降又恐怕自己死后儿子们不服,发生争权夺政的暴乱。思来想去,他在位五十九年之后,将帝位传给了扃,自己退居二线当上了顾问。扃在位十八年后去世,由他的儿子胤(yìn)甲即位。胤甲在位的第八年个年头,天空中出现了幻日,而且这一年出现了大旱。面对天灾人祸,夏朝众臣都吓坏了,认为这一定是没有让孔甲继位,违背了天意,惹得天帝发怒才降罪人间的。胤甲死后,不降的儿子孔甲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,在众臣的拥戴下,成为第十四任夏朝君主。夏朝的衰落,就是从孔甲时代开始的。《史记·卷二·夏本纪第二》中记载:帝孔甲立,好方鬼神,事淫乱。夏后氏德衰,诸侯畔之。孔甲继位后,立即举行了隆重的仪事,向天帝求雨。说来也是凑巧,孔甲求雨几天之后,阴云密布、雷声隆隆,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,严峻的旱情也即刻缓解了。举国上下全都泡在雨中,有的跪拜,有的欢呼,纷纷感念孔甲的恩泽。孔甲本来对父亲不降没有传位给自己就很不满,但是自己确实没什么治国的本事,倒也不敢表现出什么。这次求雨让他自信心爆棚:原来我就是传说中的真命天子!既然有天命护佑,那还怕个鸟!他整天带领几名贴身侍从外出游山玩水,放鹰逐犬,肆意淫乱,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,对于国事根本无暇顾及,父亲和叔叔当年的谆谆教诲早就抛到九霄云外。孔甲这个人是个文艺青年,喜好音乐和养宠物,不过按照他堪比查尔斯王子的王储坎坷历程,当上夏王的时候应该已经是文艺老年了。据说这位老顽童孔甲找人抓了两条龙(可能是鳄鱼),有个叫做刘累的人自称学过养龙术,被孔甲封为御龙氏,专门负责养龙。刘累是个不学无术的大忽悠,哪里学过什么养龙术,养了一阵后,其中的雌龙被养死了,刘累怕孔甲怪罪,收拾细软逃之夭夭,据说逃走之前还把龙肉做成了菜给孔甲吃,当时孔甲不知道吃的是自己的宠物,连夸味道鲜美。刘累走后,孔甲为了照顾好自己饲养的动物,又找了一位名叫师门的专业饲养员。师门将孔甲喜欢的各种动物养得精神抖擞,神采焕发,孔甲十分高兴。但是,这个师门是个说话直性子的人,在和领导孔甲聊天的时候,常常批驳孔甲对养宠物不懂装懂,终于在第N次惹得孔甲恼羞成怒的时候,孔甲让人把他给杀了,尸体埋在城外远郊旷野。师门死了之后不久,有一天刮风下雨,电闪雷鸣。孔甲本来就信神信鬼,这下子变成了疑神疑鬼,认定是师门的冤魂在作祟,孔甲认为得去到埋师门的地方祭奠安慰一下师门的鬼魂。便乘上马车,冒着风雨赶到郊外去祭奠祈祷。祈祷完毕,孔甲登车回城,走到半路,马车被雷劈着火,把孔甲给烧死在马车里了。孔甲的非主流奇幻一生就这么结束了,他因一场大雨受到崇敬而忘乎所以,最后死于一场雷雨,这也算是“毅种循环”。他在位期间,对于国家大事不闻不问,导致夏朝的权威严重衰退,国势走上了极速下滑之路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孔甲乱夏,四世而陨。”夏朝为什么下滑得这么快?这就跟当时的天下形势有直接的关系。前文说过,夏朝只是天下的霸主,并不直接管理天下诸多部落方国,在很多情况下是以一个最终裁决者和调解人的身份出现的。部落之间有了什么矛盾,比如说对方捞过界了啊,打猎的时候践踏了我方的庄稼了啊,交易的时候恶意抬价啊,都要由夏朝君主进行裁决,就像美国调解中东乱局那样。如果那个部落不听裁决,继续作恶,夏朝就会带兵打上门去,打到对方服气认错为止。孔甲这位文艺老年沉迷于玩乐不干正事,诸侯发现打了报告都是石沉大海,杳无音讯,干脆自己解决矛盾吧!“夏朝治下和平”形同虚设,天下变成了一片丛林社会。部落之间先是打嘴仗,发表声明,强烈谴责,无效不退款后,干脆大打出手。因为宅基地闹矛盾打,相互看不顺眼也打,以前本来一顿烧烤能解决的问题,现在都成了武装兼并的借口。除了当国际警察之外,夏朝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职责是实现各个部落之间的贸易往来。在上一篇《中国史上最强大的金融家族》中说过,华夏文明早期处于严重缺乏货币的状态。缺乏货币就难以进行商品交易,抑制经济发展。但是聪明的华夏先人发明了一种依赖中央信用背书的贸易体系,这就是大禹时代立下的贡赐制度。贡赐制度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原始的国际贸易体系,各个部落将自身剩余的土特产上交一部分给夏朝,并上报自己的需求,这叫做“贡”;而夏朝除了将这些物资留下一部分作为“手续费”之外,通过统一调配,发放给需要相应物资的部落,这叫做“赐”。通常情况下,“贡”较多的部落,得到的“赐”也较多,体现出“多劳多得”的特点,有助于各地发扬生产积极性。当然如果哪个部落遭了灾,会得到一定的优待与救助。这种在货币匮乏状态下发展出来的信用贸易方式,还兼具了一定保险的功能。由于夏朝是天下共主,具有公信力,因此各个部落愿意由夏朝作为贸易中介。下表中列出夏朝时期各个地区的主要交易品。九州贡赋之物品田别赋别冀州鸟夷皮服中中(注2)上上错(注1)青州盐、絺、海物、丝、枲、铅、松、怪石、菜夷贡酓、丝上下中上徐州五色土、羽、狄、嶧阳孤桐、泗滨浮磐、淮夷贡珍珠、纤缟上中中中扬州金三品、瑶、琨、竹简、齿、革、羽旄、岛夷贡织、贝、橘、柚等下下下上上错荆州羽、旄、齿、金三品、砥、磐、砮、丹、楛、青茅、大龟等下中上下沇州漆、丝等中下下下梁州璆、铁、银、絺、紵、磐、皮等下上下中雍州璆、琳、琅玕等上上中下豫州漆、丝、絺、紵、磬等中上上中

注1:赋分九等:上上,上中,上下;中上,中中,中下;下上,下中,下下。为当地特产物,错为杂出之物。

注2:田分九等:同上。以不同等田赋不同。田赋为农作之物。古无税。注3:鸟夷皮服:鸟夷被认为是古肃慎族,其贡物为楛矢和石镞。(摘自《世界贸易史》,王晓明著)夏朝起到了类似新中国建立早期的国家计划委员会(发改委的前身)的作用。田、赋的等级有点类似今天的信用评级。这种很有“计划经济”色彩的交易费方式很粗糙,而且频率较低,但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。当时生产力很有限,大部分以农业为主的部落一年也就是收获一次,交易主体还都是部落而不是个人。集中上贡的同时,各部落都会有意识地携带更多的物品前往夏朝首都,形成繁盛的交易市场,作为贡赐制度的有益补充。这种政权信用背书的“集中交易”原本只是在夏朝与周围较近的部落间存在,但是越来越多的部落看到参与交易的好处,主动加入进来,甚至处于华夏文明圈之外的蛮夷部落也会主动加入,比如冀州的鸟夷通过贸易,可以换取中原地区各种丰富物产,虽然价格稍微黑了一点(赋是最高级别的“上上”),但总比自己生产要来的轻松愉快。通过商贸交流,不仅搞活了各地经济,促进了各部落分工的发展,促进了生产力进步,而且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,夏朝主导的这一贸易体系,是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“自由贸易区”,既是日后东亚朝贡体系的最初原型,也是当今世界所有多边自由贸易的鼻祖。在贸易过程中,实现了华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传播,各个部落逐渐“华夏化”,最终实现民族融合,则是贸易更为隐蔽却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贸易和文化,是比刀剑更为有效的征服人心的武器。这不仅是近代英美等国家的共识,而是华夏先民早已认识到并实践的准则。夏朝贸易秩序虽然蕴含着直到今天也不显得落伍的“超前理念”,但毕竟形式上太粗糙了。随着生产力发展,这种粗糙笨重的交易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。最为不满的,就是位于黄河下游的商族和有莘氏。夏后氏的中央贸易体系,需要中央政权背书,不仅每次交易都要被收“手续费”,而且交易需要定时定点,受到极大限制,很不方便。有莘氏则可以从沿海地区直接收集贝壳作为货币,各个部落只要拥有货币,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。换句话说,现金就是历史上最早的“移动支付”。商族先祖王亥发明了牛车,商族利用掌握的先进交通工具(牛车),整个就是一个原始的“物流公司”,“商族物流”发展出更为灵活方便的贸易网络,直接送货上门,与各个部落直接交易,更加方便,成本更低。这就好比自从美团直接送外卖上门,外出就餐或者泡方便面的人就越来越少了……有莘氏的“移动支付”,加上商族的“送货上门”,成为彻底颠覆夏朝贸易体系的替代品。孔甲的胡作非为,使得夏朝中央政权信用遭到不可逆转的损害。在他的长期不作为下,中央贸易体系体系变得有一搭没一搭,贸易规模大幅萎缩。即使是与夏后氏亲近的部族,迫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,也逐渐接受了商族和有莘氏联手打造的全新贸易方式。由于夏后氏放弃了国际警察的职责,各部落也只能拼命发展自身实力以求自保,也就更加依赖这种私下的贸易方式。因此,各个部落方国逐渐与夏后氏离心离德。天下大势,无非就是人心向背。当天下人不在信赖夏后氏的信用,夏朝丧钟就此敲响!商族和有莘氏奋发上进,用更低的成本争取客户,夏后氏却固步自封,不思进取,这才是商取代夏的根源。正如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样,后来者发展出了新的商业模式,具有更加优越的核心竞争力,这才是老企业被淘汰的根源,至于打价格战等商战手段,只是加速了更替的到来而已。(未完待续)

本篇为《金融看世界》系列的第10篇。精彩再次启程!

前文见:

伟大的罗马帝国亡于一场必败的货币战争?

罗马共和国的挽歌:金融危机、中产阶级破产以及两党斗争白热化

罗马权力中枢被军工复合体和金融贵族控制,源于货币政策的重大缺陷?

军工复合体与金融帝国是怎样在金融海啸中走向崩溃的?

黄帝尧舜禹汤居然都被金融危机所困扰?

这位头戴无数绿帽的上古帝王是谁?

夏朝的霸权旁落与九尾狐有什么关系?

这桩鲜为人知的桃色凶杀案,居然影响了华夏文明发展进程?(上)

这桩鲜为人知的桃色凶杀案,居然影响了华夏文明发展进程?(下)

从厨神到宰相,他的职业生涯为何如此精彩?

请扫描以下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yaobeinaa.com/dgemj/35796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